《决定》提出,公办学校标准化、校长教师轮岗、取消重点中学重点班。
择校的病根,一言以蔽之,就是校际差别过大。一边是家常小馆,一边是满汉全席,人们能不起选择之心吗?城乡差别就更大了,农村师资,恐怕只能比作路边小摊了。
病不可养。越耽误,马太效应越起作用,将来的代价将越大。改革,就是要调整利益格局,就是要敢拆利益固化的藩篱。少几所带光环的超级中学没什么大不了的;让教育不公平弥漫,才是真正的长远伤害。
敢洗牌,也要会洗牌。必须想方设法设计出好的机制,尽可能降低改革的阻力。
要有约束机制。教育部明确提出,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目标是3至5年内县域交流制度化、常态化。
除了硬约束,还要有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从城到乡,由好学校到薄弱学校,生活上确实会遇到困难,个人发展上也会有所顾虑。好的设计,要解决交流者的后顾之忧,要在职务职称晋升、薪酬待遇上继续做文章,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是篇大文章,需要动笔的章节还有许多。政府要在投入上一视同仁,按照标准化要求,补上短板。
新的、更合理的利益格局立起来,旧利益格局才会真正倒塌。
(李智勇,见今日人民日报,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