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药监总局昨天宣布,通过对67个方便面样品中的129个调料包的检验,调料包中的铅、总砷、无机砷指标均符合相关规定。最近一波有关食品重金属污染的闹腾就此可以告一段落。闹腾源于台湾《今周刊》,他们在台湾市场上收集两批样品送检,几个名牌方便面油包内检出重金属。一时间大陆媒体也纷纷转发。
不少学者已经说得很清楚:检出≠超标。还得再加上一个不等式:重金属≠有害金属,或者更准确地说,“重金属”并不恒等于“有害金属”。如果这一点没有在公众意识中站住脚,那么类似的闹腾不久就会卷土重来,而且没完没了。
科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至少有29种元素是地球上生命活动必需的,称之为生命元素,包括钠、镁、钾、钙、钒、钛、铬、锰、铁、钴、镍、铜、锌、砷、硒、钼、锡等金属或类金属元素。其中比重大于5.0的就是所谓的“重金属元素”。许多重金属元素超量固然会有问题,不够量的话健康也会出问题。那就要设法补充,最通常的就是服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丸。各种牌号的多维丸配方略有不同,但一般都含有铁、铜、锌、锰、铬、钼、锡、钒等金属元素。随便说一下,人们为台湾一个品牌方便面的油包中检出铜含量1.73ppm(百万分之二不到)而大声惊呼时,不妨看一下多维丸,这类药丸的铜含量大多为每颗(大致为1.5克)2毫克,即为1330ppm!远远高于方便面油包的水平。当然一个方便面油包要比一颗多维丸重,药丸一天只服一丸,方便面可能就不止一天吃一份了。
还要提醒各位的是,这年头不乏靠“重金属”概念吃饭的人!前不久沪上一位主持人打来电话,要我帮忙出主意。原来她从一家医疗机构拿到的化验报告中好几项重金属水平超标,有人建议她马上去做“排毒疗程”。我让她把几个数据念来听,听着听着我就乐了,原来她是被忽悠了。
媒体跟风报道“重金属事件”,可能与当下媒体从业人员绝大部分知识结构比较“偏科”有关,遇到一些稍具专门性的科学问题,就缺乏相应的分析判断能力。国外一些严肃媒体,在报道相关专业问题,例如环境、食品安全和全球变暖等问题时,都会请有关专业人员执笔或把关。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顺便提一下,对于砷的含量,台湾相关机构一位官员说:“海鲜普遍含无害的有机砷,对人体有害者却是无机砷。”她说错了,我们这边的记者也跟着“拷贝不走样”。真正的情况是砷的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也是有毒的,有些毒性还不低,海产品中含砷化合物中的一个,砷甜菜碱则对于人类基本没有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