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是邵燕祥,大名鼎鼎的诗人、杂文家,少年即出名。
燕祥最早的诗集《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我是在学生时代熟读的。
大概1956年吧,《中国青年报》“辣椒”副刊常发他的讽刺诗,记得一首是讽刺“哼哈二将”之一的井岩盾的(井是延安来的老同志、青年诗人,42岁病故,夫人陆风林后来成了我的同事,现健在)。我好像从中感到什么。果然,1957年燕祥被错划,罹难失声长达20载,其时他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
燕祥是浙江萧山人,生在北京;夫人谢文秀系我老乡、上海复旦毕业,他们咋会结缘的呢?原来他俩是电台同事。这是我后来知道的。
1980年仲春在建工部3号楼招待所(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驻地),我与文秀相识,文秀是电台农村部记者,我是大会简报组人员。她居然知道我刚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短诗的小文,闲谈中才得知她先生是燕祥。诗人家庭的人熟悉诗坛事是太正常不过的了。
我和燕祥相识,是在1981年10月,中国作协组团访问河南兰考等地,团长是老作家舒群。火车上我与燕祥是对面铺,一见如故。虽初晤,文学、诗歌把我们的心紧紧相连。那时新诗潮初起,燕祥表示不同意对谢冕的肆意污蔑。记得他还以肯定乃至赞赏的口吻谈到礼平发在《十月》上的中篇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
大概1982年,在人大会堂一次会议上见到燕祥,他第一句话是:上海《文学报》发表写你的文章了,还有你的照片呢。看到了吗?
1995年末,我去虎坊路作协宿舍看望健康欠佳的中国作协束沛德书记,原拟顺访同楼住的燕祥,后因太晚作罢。
1999年春天,上面组织去郊区植树。午休我和燕祥分在一个房间,他说起与我关系密切的老诗人张志民,道:志民死后,孩子用重金为他在西山买了一块墓地。夫人傅雅雯(现已故,原《北京文学》资深编辑)每周都要去墓地和老张说话,神神叨叨的,足见夫妻情深,令人唏嘘……
文坛诸前辈中,我唯独未去过叶圣陶家。一次某地创办新刊,托我求叶老墨宝作刊名。我知道燕祥与叶府熟,遂修书转托他,叶老真的写了,但居然未被采用!燕祥几年前在《文汇报》发表的一篇缅怀至善(叶圣老长公子)的文章中说及此事,提到我这个“罪人”时,只说是“一个写评论的儿童文学作家”。
燕祥为人坦荡正直,嫉恶如仇,得迅翁真传,实今人之楷模。曾任中国作协负责人、《诗刊》副主编。
燕祥长我四岁。近几年曾动过大手术,身体欠强健。不久前有青年作家求我引见,我婉拒了。其实燕祥离我不远,但他和夫人常居远郊区别墅。
祝燕祥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