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公布“2012上半年政务微博影响力榜”,拥有逾360万粉丝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在由活跃度、传播力和覆盖度三大指标构成的新浪微博影响力榜上,已蝉联31周周榜第一、连续7个月位居月榜第一。
不满周岁的“上海发布”,何以能位居全国政务微博影响力首位,原因不少,其中有一条很值得赞叹,那就是善待“谩骂帖”。
众所周知,互动性强是微博的一大显著特点,既然有互动,微博上就不可能“舆论一律”,而且,形形色色的帖子在微博上无遮无掩,一览无余。官方微博该如何对待不同的声音?据为“上海发布”辛勤“织围脖”的公务员说,“对于微博上‘晒’出的问题,政府部门不能回避,这也促使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提供给市民更‘贴肉’的服务。”前段时间,市民对“孕妇建大卡难”的问题反映强烈,网上有很多“谩骂帖”。“上海发布”将网友呼声迅速反映给卫生部门,卫生部门表示,将尽快统筹全市医疗资源,缓解这一难题。
让人说话,天不会坍塌,而总是想着让人们闭嘴,“天”总有塌下来的时候。“上海发布”显然深谙此理。新华社曾报道称,全国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已开设4万多个微博账户,然而有舆论批评说,“当前政务微博群体中80%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自言自语”,难以履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职能。其根源就在于许多地方依然在用旧思维经营新媒体,把政务微博简单地看成是“引领舆论”的工具。而另一方面,公众对政务微博有四大期待,即有效性、实用性、及时性、互动性。可以说,具备了这“四性”的政务微博,才可能被公众认可,受到社会欢迎。其中,善于听取多元的意见,不仅不惧怕“批评帖”“谩骂帖”,反而乐于接纳异质思维,给予妥善回应,正是实现“四性”的集中表现。
新近颁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提出,中国将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断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其中第一次提及要推广和完善包括“网上信访”在内的新做法,以畅通各种渠道,依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表达权。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与公众进行交流,了解公众意愿,征求公众意见。网络和微博平台上的民声民意连同民怨民怒的表达,既是公民言论自由的实现,又是政府与公众交流,官员倾听真话的有效路径。诚如温家宝最近所言:“领导者应有听取和包容不同意见的雅量,不要轻易把不同意见说成噪音、杂音,而应善于从不同声音特别是批评性意见中汲取智慧,因为批评性意见可以使我们头脑更清醒,更加重视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
“上海发布”善待“谩骂帖”的实践,给政务微博建构了一个可贵的示范,也给政府履职为民提供了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