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到了,仅几天后,就有孩子大呼“没劲”——不是闷在家里与电脑为伴,就是奔波于爸妈为自己报的学习班……显然,这并非孩子向往的假期。
其实,这已是老生常谈。一到夏天,如何安排孩子的暑假,让不少家长头疼。上补习班,补补还未掌握扎实的科目;报学前班,学学下学期的新课……都成了热选。在很多家长看来,暑期也是学习黄金期,不可浪费。但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
暑期,应该是一个长见识、增阅历,让孩子走向社会,接触不同于校园环境的好时机……从这个角度看,放假了,简单给孩子报个班并非最佳,至少不是唯一的选择。
看过一份国外孩子暑期生活调查——英国孩子暑期大多走进各类博物馆;法国中小学生流行主题旅游;美国孩子,尤其12岁以上青少年,大多去社区当义工……这些,不一定照搬照抄,但不失为参考。
始终认为,若想让孩子过好暑假,孩子的意愿最为关键,暑假生活,不妨听听他们自己的。或许有家长担忧:让孩子做主,岂不只剩下一个“玩”字了?
其实,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既然如此,何不让他们利用假期多玩玩,在玩中增长见识,在玩中陶冶情操,在玩中学会与人的沟通与合作……在玩中可以学到的东西,其实,并不比在课堂上的少。
很赞赏那些有想法的孩子。一旦孩子有了“我的暑假我做主”的意识,我相信,日后他们才会有“我的人生我做主”的那份主动,否则成长路上,难道一直靠爸妈来为孩子一生当总设计师?我想,那样的规划,不管出发点多好,设计多完美,也有致命缺陷。
所以,这个暑期,爸妈不妨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只有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见,他们才乐意和你走近。相信孩子,其实,也是相信自己。
最后,提个建议。上海正在举办首届市民运动会,假期了,不妨抽一天,带孩子去报名参加一项比赛,不少赛事可以随到、随报、随时比,让孩子们在比赛中学会淡看成功、笑纳挫折。或者,还可陪孩子去踢一场“我们的世界杯”新民晚报暑期青少年足球赛,不管输赢,为孩子加加油、喝喝彩,让孩子在运动的快乐中,加强家庭亲情,领悟团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