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哲思的电影人
无论是演戏还是导戏,姜文都称得上“天才”,但似乎天才又都是有脾气的,所以关于他“古怪”,“耍大牌”的消息总是偶有听闻。他可以为电影拒绝千万的广告植入,也可以不配合任何宣传,这样一位只为艺术的“怪咖”在如今商业至上的时代是不多见的。日前,姜文以品牌大使现身北京出席瑞士知名钟表蕾蒙威“大师交响”专场音乐会,也让我们难得有机会在电影宣传以外的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位当今中国影坛大腕级人物。
音乐会上,中国电影广播乐团的演奏家们特别现场还原了日本殿堂级音乐人久石让为姜文先生电影所做的同名原声《太阳照常升起》,这让姜文颇感意外,“好听,而且这只乐团演奏得挺好。”姜文不禁赞赏道。当有人提醒他可以办一个自己电影的专场音乐会时,他连声称好,认为是个不错的想法,显然心情大好。有人说,姜文之所以特别,是因为他是中国影坛中最懂哲学的人,这一点从他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中都不难感受到。电影中的那句经典台词“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在他心中却另有深意,“其实子弹是你来不及等它飞的,凡是叫子弹的东西从它出膛到击中目标都是很短的时间,在那么短的时间你想要做些别的事,那只能是你态度的问题了,你是否可以变得更从容,在子弹出膛到击中目标前,你能做更多设想的问题。所以我想这还是一个个人态度的问题吧,时间本身并没有太多变化。”听起来就像是在上一堂电影分析的博导课。
极其苛刻的电影人
喜欢哲学思考,却也同样在乎脚踏实地地拍电影,在姜文看来,拍电影是个对精准度要求极高的事儿,一点都不容马虎。他说:“通常大银幕上的成片在制作时需要精确到1/24秒每格,演员的每一个表情、场景的每一个细节、后期面对的每一帧画面、每一段对白,皆是如此,绝无例外。”说到兴起,姜文还现场解密了电影中的一些特殊处理,“比如有的爱情电影为了表现男女双方的一见钟情,那种痴迷的眼神,会用一秒36格,播放时会感觉像慢镜头。眼睛在转动或眨动的过程中会感觉有些黏,但看上去又不是像俗称的慢镜头那么慢,你不知道发生的问题,您只感觉各自看对方的眼神有点不对,那个一秒钟可以有很多内容,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很快的一秒。”如此细致的解读,竟然出自一个平时回答问题很少有完整句子的影坛大腕,可见姜文对电影的爱有多痴迷。
事实上,在中国影坛姜文并非一位高产的影人,甚至是极其低产的,但即便如此,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在影迷心中的地位,而姜文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过,他的每一次多年磨一剑都能给人以惊喜,以至于许多人将他奉为中国影坛大师级的人物。对此,他笑说:“我个人理解,大师应该是一个不知道自己是大师,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大师的能人,他应该叫做大师。”明明是谦虚,在姜文口中说出,却也透着隐隐的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