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之初,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曾将大桥寿命定为50年。然而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钱塘江大桥已超龄服役25年,如今依然伫立钱江潮头,巍然不倒。
近几年来屡屡发生的桥梁垮塌事故似乎正以灰色注脚的方式,凸显这座老桥的伟大。这座被网友称作中国史上最强的“桥坚强”到底有什么秘诀?昨天,由省内外多家单位共同主办的一场纪念会给出了部分答案。
从建成至今,钱塘江大桥被炸过多次,又几度在战火中涅槃重生。
“我说一件事,你就能知道这座桥有多牢固。这是一座炸药不放对位置都炸不掉的桥。大桥的5号、6号桥墩在1937年、1944年和1945年被炸过,但至今仍能正常使用。”现任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大桥工区工长来海刚说。24年来来海刚都承担着大桥的维护保养工作,他的父亲、爷爷都曾是大桥的养护工。
“能够屹立至今,茅以升先生精湛的设计和当时严谨的施工功不可没。”桥梁专家、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郑凯锋教授告诉记者,和现在大部分的桥梁不同,钱塘江大桥从钢梁、构件到支座都可以更换。
以大桥15个桥墩为例,它们在战争期间都曾遭轰炸。但由于能够替换,所以能继续维持使用。
而大桥的无名施工者更令人赞叹。160万美元的投资,又置身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钱塘江大桥的建造难度几乎是空前的。“当时国力、设备都不行,但仍能造出如此精品,茅老的认真精神恐怕是当前社会十分需要的。”
岁月在铸就大桥荣耀的同时,也不可逆转地催其老去。郑教授说,2007年,他曾和上海铁路局桥检队一起对大桥做过一个整体评估,“桥毕竟年纪有些大,有两个桥孔的横向变形稍微有些大。”
在郑教授看来,要让钱塘江大桥继续坚强,科学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质量’不应被片面理解为施工质量,勘查、设计、管理养护以及政府的执行力,都是一座桥质量的一部分。”
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钱塘江大桥车间,常年有30多名养护工负责养护大桥。
今年初,大桥安装了实时响应安全评估监测系统,以利大家快速了解大桥的“健康指数”,及时调配火车通行总量、速度等。
“公路方面,上世纪90年代起钱塘江大桥公路已经不让货车通过了。”郑教授告诉记者,禁止公路货车通行,正是茅以升先生最早在其晚年所提倡的。
郑教授笑言,只要保护得当,大家还要给钱塘江大桥过个百岁生日。 钱江晚报(孙燕 徐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