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梦将实现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从2004年起,国际舞蹈中心的筹建已经开始方案的酝酿和筹备。舞蹈家杨新华说:“舞蹈学校是上世纪60年代的建筑框架,后来又增加了两个专业舞团,原来的设施已难以适应发展,甚至落后于外地许多地区的艺校。所以,我们早就在盼望实施方案了。”这个凝聚着上海舞蹈界人士希望的工程,明天将正式开工。记者从建筑沙盘上看到,根据规划,拟建面积为3.6万平方米的教育区域,将容纳上戏舞蹈学院、上戏舞蹈学校;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所在的面积为2.2万平方米功能区域内,拥有一个1200座的舞蹈剧场和300座的合成排演厅。
改方案建“高地”
据介绍,6幢老别墅将完好保存,与新建筑将形成人文历史与未来创新的结合;舞蹈中心将与延虹绿地连成一片,敞开式的中心区域形成文绿结合的景观。在国际招标完成后,指挥部征求舞蹈家们的建议,对入选方案又进行了详细修改。舞蹈剧场原设计为三层观众席,但大家认为观众靠近舞台更能增强观赏和表演的互动,就把观众席改为了两层;这里是风貌保护区,建筑标高有限制,原方案把57个排练厅大多设计在地下,舞蹈家们认为,演员排练吸氧要保证,因此,又改为把大部分排练厅移到地面以上,还准备在部分排练厅里安装制氧设备……以人为本、尊重艺术的设计理念,让国际舞蹈中心不仅成为市民关注的文化景观,还将以丰富的艺术内涵,把上海打造成集聚国内外优秀艺术的舞蹈新高地。
虽难舍却兴奋
“舞蹈大院”里,曾走出许多优秀人才,也涌现了大量作品。杨新华、季萍萍告诉记者:“得知原有的舞蹈教室、排练厅、宿舍都要拆除了,今年年初以来,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的退休人员、移居海内外的老师和毕业生们,纷纷回来寻找过去的足迹,拍照留念,这里是上海舞蹈艺术的大本营,寄托着大家浓厚的情感和珍贵的记忆。”虽然难舍之情溢于言表,但所有的舞蹈家们在告别“旧居”时却格外兴奋。因为,诞生了半个多世纪的“舞蹈大院”,将以全新的面貌焕发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在这个地块上,融演出和展示、教育和培训、创意创作和研究于一体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即将开工。
上戏舞蹈学院院长陈家年不无激动地畅想着未来,由衷地说:“这块土地上充满着舞蹈的希望!”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