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们局除了下属的事业单位正式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外,机关里从来没有招过正式的公务员,也不向省厅上报什么“机关招人”计划。按局领导的说法,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是不行的——众多的业务工作需要技术人员支撑,而公务员则可要可不要——那些活比较简单,谁都能干。
不过,再简单的活儿也要人干呀,机关又不能像企业那样招聘“临时工”“派遣工”,怎么办?其实也简单——这些年,机关里的“临时工”“派遣工”换了个名字,叫“政府雇员”,多是由一些年轻、有活力、能干事的大学生充当。这些大学生多是文科背景,在专业岗位上无法与理工科大学生竞争,而公务员招考又多是“百里、千里挑一”,难度非常大,于是,只好先在机关里临时性地干个一两年。
“政府雇员”的劳动量远远高于机关在编人员,但待遇却远远低于在编人员。像我们局,会务、文秘、外勤以及各项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几乎都是“政府雇员”来做。这些年轻人来去匆匆,忙得汗流浃背,但正式人员却“一杯茶、一张报”地享受着机关生活。每逢过年过节,局里总要发些实物。东西的采购、运输、分发都是由“政府雇员”们来做,但他们领到的实物,却只有在编人员的一半。前不久,局里参加市里的广播操比赛,“政府雇员”自然是比赛的生力军。他们穿的运动装,表面上看和我们在编人员一样,但价格却只有我们的一半。
至于公积金、年休假补贴这类福利,局里的“政府雇员”都是无法享受的。财务人员曾经算了一笔账,“政府雇员”的年总收入只有在编人员的三分之一。
除了经济待遇差别大,“政府雇员”在单位也没什么政治地位。局里为一些重要的事而开的全体职工会议,一般都会注明参会者必须是“在编职工”;年终考评、述职以及领导测评等机关“政治生活”,也都没“政府雇员”什么事。
换句话说,你“政府雇员”就是干事的,就是局里的“临时工”。如果事情干得不如领导的意,领导们也最爱对“政府雇员”发火,如果年轻人解释得不恰当,或是顶上一句,领导们最喜欢的“训”的一句话就是:“不想干你可以走!”
是的,现在大学生就业紧张,只要机关单位一发布招聘“政府雇员”的启事,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就会络绎不绝。这也是“政府雇员”之所以廉价的市场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