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园位于松江仓城陈家弄底,东邻上海第四福利院,南连松汇西路,西毗陈家弄,北依秀南街。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为布商沈氏宅园,占地1300平方米,最早称“因而园”,清代嘉庆年间为“罗氏园”,光绪年间为“颐园”,民国初期又称“高家花园”,几易其主。松江绅士间习惯称此园为“颐园”。园内布局精致得体,凿池叠山,小桥流水,亭台阁榭,回廊画舫,粉墙黛瓦,古树翠竹,是江南典型的明式宅园,也是上海著名的四大古园之一。
有道是“天籁之音,莫过于听雨”。在观稼楼,我轻轻推开窗扉,楼外细雨如织,楼内淅沥可闻,“滴答”、“滴答”落在台阶和窗棂上。穿过松风草堂迂回到长廊,院内树木花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勃发出生命的绿意。风姿绰约的美人蕉在雨的洗礼中愈发显得楚楚动人;四季桂开着乳白色的小花,带着淡淡的芳香,在雨中摇曳致意,连迎面而来的雨也是香甜的。
撑着伞漫步在“之”字形的石桥上,尽管雨帘挡住视线,但并不妨碍雨点敲击在耳畔。那长长短短、高高低低的雨声,更为清晰,更为亲切,这是何等的惬意和愉悦呀!随着伞的旋转,雨珠向四周飞溅,滴入水池中,游鱼也前来凑趣,吐着水泡时隐时现;青草池塘蛙声彼起,唱着温情脉脉的情歌。在曲折回廊中,一步三景。漏窗之外,竹影婆娑。凭栏小憩,听着抑扬顿挫的“沙沙”雨声,何止是春雨的细语呢喃,是歌声,是语声,还是掌声,又或者三者皆有之。细雨中偶尔小鸟啁啾,更是把听雨的感受推进诗意的境地,处在这样的雨景中,真是雨不醉人人自醉。
听雨可以洗耳,也可以濯心。雨打心灵,不会有寂寞。人生旅途会经历无数场雨,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要吝啬听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