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个黄桥亲戚,所以就与黄桥烧饼结缘不浅。
亲戚间来往,总是要捎带些礼物的,礼物以地方的土特产为佳。比方我所在的无锡,以酱排骨、小笼包和油面筋闻名,捎带些给外埠的亲朋好友很受欢迎,实惠好吃,同此理,我的黄桥亲戚也很以黄桥烧饼为荣的,探亲访友时手里拎上几盒像模像样的黄桥烧饼,到哪都受欢迎。
我对黄桥烧饼十分有好感,认为这种点心最为国粹、最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了,有些像我老家苏州的蟹壳黄烧饼,却比之更为精美。苏州的蟹壳黄是那种嵌有葱和猪油的小油酥烧饼,表面撒有芝麻,热炉品尝,香脆鲜肥。然则现在的人对猪油有些忌讳,而蟹壳黄少了猪油就打了折扣。黄桥烧饼类蟹壳黄,却没有猪油,馅心种类很多,有葱油、肉松、鸡丁、香肠、白糖、橘饼、桂花、细沙等,口味有咸有甜有椒盐,油酥也用到妙处,撒有芝麻的饼的表皮就呈一层层的松酥,外松脆而内酥软,咬到中间就是鲜美可口的馅心,是很有期待、非常适意的。我问过老年朋友对黄桥烧饼的感觉,一致都说很合口味。况且,现在家庭微波炉普及,冷的黄桥烧饼放微波炉稍微转上一转,转到微脆带软,饼香四溢,跟热炉的黄桥烧饼没啥两样,但不宜加热过头,否则会焦硬难吃。
黄桥烧饼是小点心,可充早餐。喝一杯牛奶或豆浆,热腾腾滋润润的饮料正需香喷喷松脆脆的烧饼搭配,口中香脆、胃里踏实,一天的情绪为之一好,精神为之一振;如若把黄桥烧饼当作下午的点心,配上一杯好茶,也是很受用的,量不多,却精致,吃晚饭晚些也不会饥饿。于是我遐想,漫说苏北人在生活的精致度上远不及苏南人,其实只需凭一款黄桥烧饼,就足以证实,苏北人其实也非常会享受生活的。
我因喜欢黄桥烧饼而对黄桥这地方颇多向往,最近便有了一次黄桥之旅,我一进黄桥古镇,好家伙,那才真正体会到这一“烧饼之乡”的魅力,走在镇街上,到处能闻到烤制烧饼的香味,人们游走在镇街上,手里拎着的也都是盒装的黄桥烧饼。我一连看到镇上有好多家“黄桥烧饼制作培训中心”,说明此间对小小的黄桥烧饼够重视的,不让其退化,不让其失传,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当代人不断变化的口味和需求呢。显然,现在我们看到和吃到的黄桥烧饼已远非原生态的烧饼啦。也许从前的黄桥烧饼与我们通常吃的大饼相近,就算在“黄桥决战”时代,老百姓唱着“黄桥烧饼黄又黄嗳,黄桥烧饼慰劳忙,嘿!烧饼要用热火烤嗳,军队要靠百姓帮……”拥军送上的干粮烧饼也不会是现在这样的精致模样。黄桥人在发展黄桥烧饼上堪称与时俱进、终成一大地方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