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蒋君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逝世二十一周年。我们大家对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杰出的电影艺术家的缅怀之情日益深切。
蒋先生生前我只见过数面,交流更少,但我和白杨同志,同他们的子女很熟。从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了解了蒋先生不平凡而辉煌的一生,了解到他为人处事的高尚品格和情操,令我肃然起敬。
蒋先生的一生,是追求艺术、倾心于电影事业的一生。自青年时代起,蒋先生当过演员、编剧、导演、制片,既是出色的艺术家,又是成功的电影事业家。他以学无止境的精神,以深厚的文学、美学的积淀,为电影事业默默耕耘长达六十年之久,奉献了一生,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蒋先生的一生,是追求进步、向往民主自由的一生。在40年代,他在香港已经拥有自己的电影公司和电影院。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蒋先生毅然放下香港的成功事业,投向新中国的怀抱。离港前夕,香港的不少友人劝他留下,但他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他舍弃了汽车、洋房,回来了!他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论何时何地,都应当为一种理想而活着。”他还说:“钱是为人的,人不能为钱!”蒋先生为追求高尚的理想和信念而舍弃物质享受的精神和壮举,是无比崇高和难能可贵的。在他离开我们21年之后,这种精神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蒋先生的一生,也是历经坎坷,但从不消沉颓唐,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一生。他认为,人是为了希望而活着的,必须先对生活有信心,然后才能使生活永远沿袭下去。所以,蒋先生一直都非常关爱家人、关心朋友、热爱自然,总是对未来、对明天充满希望、信心和梦想!正因为有了这种乐观主义精神,即使在“文革”时身处逆境,他也能坦然自处,苦中作乐,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在家中一贫如洗时,他用一个鸡蛋,为家人精心烧上一大碗汤,撒上胡椒,还幽默地起名叫“穷光蛋汤”,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他为孩子们做了煎饼,却买不起鸭子和大葱,就蘸大酱、夹青蒜,倒也美味无穷,其乐融融。有幸的是,蒋先生终于看到了“四人帮”的垮台,等到了中国大有希望的明天,迎来了生命的又一个春天。
今天,令人欣慰的是:在他和妻子———表演艺术家白杨共同的精心培养和言传身教之下,几个子女走上了健康的文艺之路,在国内和国际的不同领域里都有所作为。蒋先生的未竟之业,已由他的子女出色地延续着。正如他所说:“人生没有最后,只有永远。”他钟爱并为之献身的文化事业,现在正由子女们承继,同样是“没有最后,只有永远”。
蒋先生在他的晚年,不止一百遍,也不止对一百个人说过同样的话:“我要站起来,我要走出去!”现在,可以告慰蒋先生的是:他的遗愿已经实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电影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正大踏步地走向世界,中华民族昂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走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尊敬,中国的声音响彻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纪念先人是为了着眼今天,放眼未来。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蒋君超和白杨这对电影伉俪在天堂里的朗朗笑声。我们要以老艺术家为榜样,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力作!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